三、濾漿上鍋:把磨出的豆漿倒入缸或桶內,用熱水沖漿,加水的比例為每100千克黃豆加500千克的熱水,攪拌均勻,然后備好另一個缸或桶,把豆漿倒入濾漿用的吊袋內,不斷搖動吊袋過濾漿液。依此進行三次過濾,就可把豆渣瀝盡。然后把濾出的豆漿倒入特制的平底鐵鍋內進行煮漿。
四、煮漿挑膜:這是腐竹制作的一個關鍵環節。其操作步驟是:先旺火猛攻,當鍋內豆漿煮開后,爐灶即可停止鼓風,并用木炭、煤或木屑蓋在爐火上抑制火焰,降低爐溫,同時撇去鍋面的白色泡沫。過5-6分鐘,漿面自然結成一層薄膜,即為腐竹膜。此時用剪刀將腐竹膜對開剪成兩半,再用竹竿沿著鍋邊挑起,使腐竹膜形成條竹狀。通常每鍋15千克豆漿可揭60張腐竹。起鍋后的腐竹一般晾在竹竿上。在煮漿揭膜這一環節中,成敗的關鍵有三:一是降低爐溫后,如炭火或煤火接不上或者太慢,鍋內溫差過大,就會變成腐花,不能結膜。因此停止鼓風后,必須將預先備好燒紅的炭火加入,使其保持恒溫。有條件的可采用鍋爐蒸汽輸入鍋底層,不直接用火煮漿。二是鍋溫未降,繼續燒開,會造成鍋底燒疤,產量下降。三是鍋內的白沫沒有除凈,會直接影響薄膜的形成。
五、烘干成竹:腐竹膜宜烘干不宜曬干,日曬易發霉。將起鍋上竿的腐竹膜懸于烘房烘架上,保持60℃火溫。若火溫過高,會影響腐竹色澤。一般烘6-8小時即干。干后將其頭尾理齊,采用塑料薄膜袋裝成小包。腐竹質地較脆,屬易碎食品,在儲存運輸過程中,必須注意防止重壓、摔打,同時要注意防潮,以免影響產品質量,降低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