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這幾天,海東市樂都區川水一帶田間地頭到處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沿著扎碾公路向碾伯鎮八家村行駛,道路兩旁紅紅的蘿卜吸引了不少過往的游客駐足購買。
4月28日,記者走進樂都區碾伯鎮八家村,綠油油的蘿卜地里,村民們有的在拔蘿卜,有的在捆綁,有的在裝袋,有的在稱重,一片繁忙景象。
“紅蛋蛋”蘿卜(又稱櫻桃蘿卜)在碾伯鎮八家村、下李家村等地一帶大面積種植。在八家村村民祁萬德家的地里,他與妻子正在采收蘿卜。只見他輕輕一拔,雞蛋大小,紅紅的櫻桃蘿卜便脫土而出。經過簡單的捆綁沖洗后,這些新鮮的蘿卜就準備銷售了。
祁萬德告訴記者,他種植櫻桃蘿卜已有十幾年的時間了,也積累了一定的種植管理經驗,在科學管護下,這些水蘿卜,每年都會給家庭帶來可觀的收入。眼前的這茬蘿卜是2月份種植的,這兩天剛好成熟上市,趁著這幾天市場行情不錯,他便和家人早早在地里忙碌起來。“預計再有兩三天,這些蘿卜就將被全部銷售完,接下來還要種植茼蒿、青筍、香菜等時令蔬菜,為家庭多增加一些收入。”祁萬德說。
記者了解到,碾伯鎮八家村的櫻桃蘿卜種植史已經有幾十年了,主要在八家村三社一帶種植,三社共有50多戶人,種植蔬菜的面積有130畝左右,櫻桃蘿卜的畝產是5000斤至6000斤,今年的市場收購價為0.6元一斤,按這個價格,畝產收入在3000元至4000元。
“‘紅蛋蛋’蘿卜是我們八家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頭茬種完蘿卜,緊接著我們就在地里種植二茬蔬菜,一來調節土壤質量,二來也是為了錯茬種植賣個好價錢。”今年66歲的老黨員李富業一邊與老伴在地里干活,一邊說。
這幾年,碾伯鎮把蔬菜作為發展蔬菜產業的主導產品,大力引導群眾發展特色種植,在市場需求的拉動下,群眾對種植蔬菜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同時,隨著扎碾公路通車運行,越來越多的商戶來到道路兩旁的村莊,購買蔬菜,拓寬了蔬菜的銷路。
“我們始終把菜農與市場大環境緊緊聯系在一起,目前蔬菜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流通體系已經形成,這也有效地緩解了農戶賣菜難的問題,讓更多的蔬菜進入市場,有力拓寬了蔬菜銷售渠道。”碾伯鎮八家村村委會副主任李爾明說。
“政策好,種地底氣足。同一片地,我們將香菜、筍子和蘿卜套種,一茬接著一茬,產值提高了,腰包更鼓了。”“種植蔬菜雖然稍微苦一點,但是收入還是十分可觀的。”碾伯鎮八家村村民們紛紛說道。
如今,碾伯鎮八家村的蔬菜產業已由小變大、由粗放變精細,過去不起眼的“紅蛋蛋”轉身變成了遠銷全省各地的“金蛋蛋”,傳統的蔬菜種植搖身一變,成了一方百姓致富的“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