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9年11月下旬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變動情況,其中生豬(外三元)市場價格持續回落,價格為32.8元/千克,跌幅由11月上旬的3.4%擴大到5.2%。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近日在多項政策穩定下,豬肉價格開始回落,但受即將到來的春節等節假日影響,需求量會大增,帶動豬肉價格還將有一定幅度的上漲,但從整體來看,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減緩價格上漲有利因素仍存
今年以來,受非洲豬瘟等多種因素影響,豬肉價格上漲幅度較大,拉動CPI上漲加快。因此,自8月下旬以來,各部委連續實施多項穩定豬肉價格的政策,以促進生豬產能盡快恢復,增加市場供應。從10月開始,穩定效果逐步顯現。特別是最近一個月以來,豬肉價格明顯下降。據農業農村部對200個批發市場監測調度,全國豬肉價格連續4周回落,降幅超過20%。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艷麗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8月30日開始,農業農村部會同相關部門出臺了17條政策措施,包括規范禁養區劃定和管理、縮短非洲豬瘟撲殺補助發放時間,明確生豬及其產品綠色通道政策、保障生豬養殖用地、支持新建改擴建豬場等扶持生豬生產的措施,對促進生豬生產加快恢復起到了很大的支撐作用。
她認為,11月份豬肉價格回落是政策調控、供需矛盾有所緩解等多方面因素所致,但是從最新數據看,12月初的豬肉價格又有小幅上漲。年底將至,節日密集來臨,傳統消費旺季到來,豬肉價格仍有季節性上漲空間,或將保持高位震蕩調整態勢。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王立剛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春節即將來臨,豬肉需求增加,會對價格起到一定的支撐甚至拉動作用。但他認為,目前也有一些因素會對價格上漲有減緩作用。一是數據顯示,目前生豬存欄已基本見底,未來生豬供應量會穩中有升。二是禽肉、牛羊肉等替代肉類的產能在增加,對豬肉需求有一定替代作用。三是從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進口量在增加,可部分滿足需求。四是屠宰和冷鏈批發商還有一部分庫存沒有釋放,有可能會部分彌補生豬出欄下降帶來的供應量減少問題。
因此,他認為大漲或者大跌的信號不明顯,即使是春節需求較大,也可能不會有特別大的波動。對于豬肉價格明年的走勢,王立剛認為,從10月份的數據看,能繁母豬的存欄量已經回升。母豬的存欄量反映到商品豬需要9—10個月的時間,預計到明年下半年開始,生豬供給量會逐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