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來生豬市場在前三個季度經歷了歷史上最強勁的價格上漲,供需狀況和行業環境也發生巨變,對于接下來第四季度的走勢我們有如下判斷:政策環境趨于寬松,復產活動逐漸活躍,但供應緊張的局面無法短期內改善,各種穩豬價的舉措難以收到實效,年底之前豬價有望再創新高。
一、趨于寬松的產業政策環境
自8月末以來,為落實8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保障豬肉供應的會議精神,農業農村部會同各部委制定的各項扶持生豬產業的政策密集出臺,預計在第四季度將全面落地和實施,其中重點包括:撲殺補貼、貸款貼息、生豬保險、生豬良種補貼、養殖用地管理審批、規范禁養區管理、信貸支持。
截止10月初,已有河北、山東、湖南、四川等18個省份相繼出臺穩定恢復生豬生產的具體措施,其他13個省份也正在細化相關政策措施,與此同時,各省紛紛提出生豬生產規劃目標或最低出欄量指標,并分解到各地市。
由此可見,生豬產業政策環境正進入自2014年以來最寬松的時期,成為促進生豬生產恢復的重大利好,但是受生豬繁殖周期的限制,上述扶持政策要到2020年以后才能逐步見到實效,各地大力推進的保生產穩豬價舉措也是遠水不解近渴,甚至會對養殖戶形成誤導而集中出欄,第四季度生豬生產恢復的主要動力還是來自于超額利潤驅動下的復產活動。
二、逐漸活躍的生豬復產行動
不斷刷新歷史新高的豬價帶來了超額利潤,按當前豬價推算,各養殖環節利潤均已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超額利潤的刺激迭加政策的遠期利好,促使養殖場戶補欄積極性開始恢復。
從養殖規模上看,規模企業最先開始補欄,大型養豬企業前期暫停的產能擴張計劃已全面啟動,僅在9月份開工建設的規模養殖項目就超過15個,可新增生豬出欄量500萬頭,如果加上簽約但尚未動工項目,則超過1000萬頭。從母豬銷售形勢看,后備母豬銷售量明顯增加,據對100家重點種豬企業監測,8月份后備母豬銷量環比增幅超過80%,訂單已排至明年。從飼料生產形勢看,據對全國飼料生產企業跟蹤監測,8月份仔豬飼料產量146萬噸,環比增長2.2%,為近5個月首次回升,意味著第四季度仔豬存欄有望回升。
我們預計第四季度復產活動將從規模企業逐步向散戶擴展,從種豬企業向育肥場擴展,從東北和華北地區(最先發病的地區,也最先開始恢復生產)向其他地區擴展,估計全國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見底回升的時間節點在2019年底或2020年初。
三、生豬供應緊張的局面難以扭轉
賬面上的生豬存欄增加已經來不及在第四季度轉化為實際的市場供應量,一般而論生豬出欄量對應8-10個月前的能繁母豬存欄量,而從2019年1-8月能繁母豬存欄減少了20%以上,這意味著從現在到春節期間生豬出欄量還將繼續萎縮,即便9月份母豬存欄就開始回升,生豬出欄增加也得等到2020年春季了,何況按照前面的推算,至少要到2019年底母豬存欄才能見底,相應的生豬出欄量也要到2020年下半年才能見底,在這之前市場供應緊張的狀況絕不可能得到根本扭轉。
此外因三元留種和育肥大豬的原因,年底之前供給緊張的現象還會加劇,近日牧原股份將2019年的出欄量預期調整為1000-1100萬頭,公司給出的解釋就是“為2020年的擴產大量留種,對當期的出欄量造成一定影響。溫氏、正邦、大北農等上市企業都表示,因加強三元留種和育肥大豬,導致近期出欄量明顯下降,并下調2019年出欄預期,因此第四季度將是年內生豬出欄量最少的一個季度,供應緊張的狀況不僅不會得到扭轉反而會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