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都在擔心國內豬肉價格會否出現暴漲行情之時,根據農業部的監測數據顯示,從10月底到11月中旬,豬肉出廠價已經連續三周出現環比下跌,而且跌幅逐漸擴大。目前全國整體的生豬價格已經跌到了每斤20多元。現在很多消費者感到奇怪,按照各大媒體的説法,考慮到生豬生產的進度,我國的豬肉價格至少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恢復正常,目前豬肉市場上的缺口還很大,豬肉價格為啥説跌就跌了呢?
導致這次豬肉價格下跌有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10月份豬肉價格漲至35元/斤以上,消費者的需求一下子減少下來,因為對很多人來説,豬肉價格這么貴已經吃不起了,就轉向了雞鴨魚蛋等市場,而且禽蛋市場的供應量在上升。豬肉價格在持續了兩周的高位之后,行情出現松動,只能選擇降價,最終導致豬肉的下跌。
第二,豬肉進口數量大增,11月6日,我國與丹麥簽訂1億美元的購銷協議,將在2020年之前完成采購。再加上近期與加拿大、巴西、德國等國家都簽了購買豬肉的協議,年底前大約有200萬噸完成采購。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豬肉進品數量增加44%。國家在進口豬肉的同時,還在打擊囤積豬肉,哄抬物價的行為,并且向市場投放了大量冷凍豬肉。于是國內豬肉價格應聲而跌。
第三,本來養豬戶都在壓欄等待豬價上漲,突然豬肉價格出現大跌,這就導致了前期壓欄的養殖戶不再淡定,擔心后期價格會下跌。
所以,近幾周里出欄愿望比較強烈,再加上原本計劃本月出欄的生豬,產生疊加,就形成短時間內生豬供給寬松,屠宰企業借機壓價收購。
那么,現在豬肉價格下跌之后,會不會一直跌下去,還會后面還有更大的價格反彈呢?我們認為,12月中下旬豬肉價格還有大幅度反彈的可能:
首先,雖然國家在進口豬肉、拋售冷凍豬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豬肉緊張局面,但是與我國豬肉的巨大需求缺口相比,進口豬肉和冷凍豬肉的數量都成不了什么氣候,只能遲滯豬價上漲進程,但并不會改變國內豬肉價格上漲的趨勢。
再者,目前豬肉供應還沒恢復到正常的水平,卻要面臨元旦、春節兩個豬肉消費的高峰期,到時候豬肉需求快速上升,市場上的豬肉供不應求,價格自然會大幅上漲。所以,別看11月份豬肉價格沖高回落,展開了回調行情,但是到12月份中下旬,豬肉價格再次上漲乃是大概率的事情。
最后,鑒于現在生豬存欄數量開始探底回升,以及農民養豬積極性的大幅提高。如果從現在開始引進豬仔開始養豬,大約要半年后,才能大量供應市場,所以,明年第二三季度時,豬肉價格才能回到正常的價格區間。
所以,消費者對這次豬肉價格的回調,并不要抱太多的期望。國內豬肉價格回到十元/斤估計還要一段時間。目前非洲豬瘟的疫苗還在研究過程中,如果要豬瘟徹底的解決,則需要一至二年時間。
市場明明供應小于需求,為何豬肉價格還會大漲?這主要是相關部門采了進口豬肉、拋售冷凍豬肉、鼓勵農民拋售存欄生豬等方式,把豬肉價格降了下來。
但這畢竟是權宜之計,目前國內豬肉的缺口還很大,再過幾天還要迎來元旦和春節的消費高峰期,后續豬肉價格必定還有上漲的要求。而一旦國內生豬大量出欄,供應市場時,國內豬肉價格才會應聲而跌,這應該要在明年下半年才能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