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新產早秈稻收購已經進入尾聲,今年因為產量下降,部分地區的新稻品質也因為持續降雨而下降,使得今年早稻的收購價格較為堅挺,但收購進度相對較慢。新早稻價格從剛上市的濕稻谷70-80元/百斤,逐漸在各級儲備收購帶動下穩步上漲至折合標準水分的120元/百斤以上。
在新稻谷收獲期間,水分的高低是影響價格的主要因素之一,這幾年也出現了是賣濕稻谷合適、還是賣干稻谷合適的議論。對于早秈稻,因為商品率比較高,這幾年很多產區的農民已經習慣了在地頭賣濕糧,對于貿易商或糧庫等,也因為有了烘干塔,也使得新稻谷收購更加方便。
基于此,出于便利,農民在新稻谷收獲后直接出售,水分多少、賣價多少,需要根據收購標準進行折算,再考慮到烘干的成本,有行業內人士測算,認為控制在25個水分左右,是最合適的。當然,農民也可以選擇賣干糧,水分在14左右,扣價扣量比較少。
而對于儲藏來說,考慮到氣候特征、儲存條件等,國標是把稻谷的水分標準定在12左右的,這也是糧食收購、存儲的標準水分,根據此定價,也能保證在儲存過程中降低壞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