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小結
最近,起起伏伏的豬價,讓人頗費心思。而且漲跌的幅度動輒就是5毛錢。其實,大家就是有點不適應。毛豬價5元的時候,漲跌2毛,幅度就是4%。如今豬價13元了,漲跌動輒就是5毛,幅度也是3.8%。從幅度來說,沒有區別。這個就像你買一斤鐵,很小一堆。但是你要是買一斤棉花,好大的一堆的感覺。
昨天有網友留言,說能不能談談山東的毛豬行情。其實,在微信群里,都有分省的行情的,但是這里限于篇幅,只能簡單的說說。很明顯,在國慶節前,如果沒有其他的特震撼的消息,豬價也就是這樣了,圍繞13元左右的震蕩,因此,價格超過這個,就可以考慮出手。
個人觀點
這段時間,東北的新出生的小豬明顯增加。一邊是豬場的30斤的豬要賣到1100元。而老百姓的那種花花小豬,20斤的目前700能有機會買到了。兩者的保本成本一個是8元,一個是9元。個人認為作為散戶,買散戶的花花小豬完全夠用。目前還是蘿卜快了不洗泥的階段,出欄那天你只要養出來的是豬,不是木頭,就值錢的。
最后,關于疫苗出來后,散戶的狀況給大家一個分析:
大約是2008年左右的時候,中國有大大小小的豬場8000萬家。到了2013年,就剩下4000萬家。到了2019年,剩下2600萬家。大約是每過5年掉隊一半。這里的重要的原因,不是賠的,而是很多人年紀太大了,后邊又沒有兒女接班,所以,小小的豬場自然而然沒了。現在養豬,40歲的都算相當年輕的,多數是50歲左右的。
無論歐洲,美國還是俄羅斯,規模化是不可逆轉的。美國80年代初還有24萬個大大小小大豬場。到了2015年,就剩下不到7萬家。
疫苗出來, 對于有能力的養豬人來說,那是好事,可以放手一搏,能加快做大做強的步伐。但是,對于大部分靠天吃飯的散戶來說,沒有了疫情的照顧,就意味著沒有了高價,沒有了高價,你養豬30年毫無進步的狀態就會暴露無疑,當然,錢也難賺。
很多人問為什么散戶干不過規模戶。除了補貼政策的傾斜之外,更重要的,規模企業飼料這塊一頭豬最少要比散戶便宜50-100元,藥品和疫苗還能便宜30-50元,此外,賣豬時一斤差2-4毛很正常,一頭豬又多賣60-100元。平均看來,一頭豬規模豬場的豬,因為得益于規模模式,要比散戶的多賺200元。這個才是最有競爭力的。
另外,即使今年疫苗能出來,但是整體生豬存欄達到正常水平,也要2021年。2020年,你必須火力全開的盡量多出欄。上半年肥轉母問題不大,下半年,建議逢高把所有的肥轉母用正規的二元后備替換。
同時,最簡單的料線,自動通風等改造措施及時跟進。別賺幾個錢就惦記買豪車,要么就惦記蓋一個小洋樓。那豪車你一年八輩子開不了幾次,幾十萬買回來就是個擺設。只有用在養豬生產的持續改進上,你賺的錢才能如滾雪球一樣,越賺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