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11日電9月10日,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8月份畜肉類價格上漲15.0%,影響CPI上漲約0.71個百分點。其中,豬肉供應偏緊,價格上漲23.1%,漲幅比上月擴大15.3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62個百分點。
多部門攜手 穩生產保供應
9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以下簡稱為《意見》),《意見》從穩定當前生豬生產、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完善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健全現代生豬流通體系、強化政策措施保障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
具體看來,《意見》要求促進生產加快恢復,對2020年底前新建、改擴建種豬場、規模養豬場(戶)和禁養區內規模養豬場(戶)異地重建加大支持力度,重點加強動物防疫、環境控制等設施建設。鼓勵地方結合實際加大生豬生產扶持力度。
11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有關情況。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表示,除了持續抓好非洲豬瘟防控、規范禁養區劃定和管理、加強監測調度和市場預警、加強技術指導與服務等措施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當務之急仍是加快恢復生豬生產。
他提到,農業農村部將會同相關部門督促地方加快落實中央出臺的各項支持政策措施,以種豬場和規模養殖場為重點,支持新建、改擴建規模養豬場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加快增養補欄。支持符合條件的非畜牧大縣生豬規模養殖場開展糞污資源化利用。督促地方落實仔豬、種豬及冷鮮、冷凍豬肉運輸享受“綠色通道”政策。同時大力發展禽肉和水產品等動物蛋白替代品的生產。
為恢復生豬產能,抑制豬肉價格上漲,中央財政采取了一系列補貼支持措施。財政部農業農村司負責人姜大峪介紹稱,財政部出臺臨時貸款貼息政策。中央財政按不超過2個百分點,對種豬場、規模豬場的流動資金和建設資金貸款給予貼息,支持養豬企業擴大規模和緩解資金壓力,穩定生豬產能。
財政部也將支持實施生豬良種補貼,并要求各地立足現有資金渠道,支持畜牧大縣生豬運輸車輛洗消中心建設等,進一步夯實生豬生產發展基礎。同時,明確要求各省級財政部門要進一步強化統籌職能,切實加大生豬穩產保供支持力度,支持做好非洲豬瘟疫情防控、生豬生產和市場供應等相關工作。
9月1日,自然資源部印發通知,明確生豬養殖用地作為設施農用地,按農用地管理,不需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允許生豬養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作為養殖用途不需耕地占補平衡。增加附屬設施用地規模,取消15畝上限規定,保障生豬養殖生產的廢棄物處理等設施用地需要。
自然資源部耕地保護監督司負責人高永在今日發布會上明確表示,在用地上就是要切實保障生豬生產的用地需求,做到應保盡保。
多渠道結合 解決豬肉價格上漲難題
在保供應方面,《意見》鼓勵有條件的社會冷庫資源參與豬肉收儲。合理把握凍豬肉儲備投放節奏和力度,多渠道供應銷售豬肉。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有效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好地保障市場供應。
早在8月29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商務部將密切跟蹤市場動態,會同相關部門適時投放中央儲備凍豬肉和牛羊肉,增加肉類市場供應。同時,還將按照市場化的原則,繼續鼓勵擴大豬肉進口。
9月1日,交通運輸部對整車合法運輸仔豬及冷鮮豬肉的車輛,恢復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同時,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要求在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間,對整車合法運輸種豬及冷凍豬肉的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
豬肉價格上漲以來,發改委迅速向各地發出提示函,督促有關地方及時啟動聯動機制,按照時限要求,將價格臨時補貼發放到困難群眾手中。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負責人彭紹宗介紹,截至目前,各地累計發放價格臨時補貼32.3億元,惠及困難群眾達到1.29億人次。
此外,《意見》強調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完善生豬政策性保險,提高保險保額、擴大保險規模,并與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聯動,鼓勵地方繼續開展并擴大生豬價格保險試點。
9月4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出臺《關于支持做好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實落實好非洲豬瘟強制撲殺補助政策,完善種豬場、規模豬場臨時貸款貼息政策,加大生豬調出大縣獎勵力度,提高生豬保險保額,能繁母豬保額從1000-1200元增加至1500元,支持實施生豬良種補貼等政策,進一步增強生豬養殖風險抵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