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提出要以保障豬肉基本自給為目標,恢復生產保供給。為應對豬肉價格大幅波動,從今年4月份至今,全國已有29個省份啟動了價格補貼聯動機制,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受大的影響。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特別策劃《保供給·穩價格——生豬全產業鏈調研》今天推出第三篇:《價格補貼助力豬肉消費平穩》。
問題一:豬價上漲,受非洲豬瘟影響的養殖戶們損失彌補了嗎?肉價上調,怎樣讓低收入人群也能買得起肉?
對于養殖戶來說,豬價上漲如同一劑強心劑,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信心。從今年6月份以來,全國生豬養殖盈利大幅提升,一些大型生豬養殖企業正抓住時機,大幅擴張產能。
在山東,相關部門將能繁母豬和育肥豬的保險金額分別提高到了每頭1200元和每頭800元,保費農戶承擔20%,剩余部分各級財政承擔。夏津新希望六和農牧有限公司紀金全表示,這極大增加了養殖戶補欄的信心。他說:“在種豬補貼方面給了我們400多萬的補助,包括生豬調出大縣也給了我們接近200多萬的補助。”
除了養殖戶,同樣被保護的還有消費者的購買力。
四川是全國最大的生豬養殖大省,也是豬肉消費大省。內江市市中區發改局副局長胡利斌說,他們已經啟動了臨時價格補貼發放工作,每月大約60多萬元。胡利斌表示:“這幾個月,我們每個月是60萬左右的臨時價格補貼,主要是怕物價上漲影響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水平。物價一上漲,明明可以買一斤肉的,漲后就買不到那么多了,所以啟動臨時價格補貼。”
今年4月份以來,江西九江市食品價格指數漲幅連續4次超過6%。為應對豬肉價格大幅波動,九江市政府及時啟動聯動機制,對低收入人群發放價格補貼。九江市發改委價格調控科盛祥武介紹:“對全市困難群眾122.3萬人發放價格臨時補貼1240多萬元,有效化解物價上漲的影響,確保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
據統計,今年4月份以來,全國已經有29個省份啟動了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共計發放補貼超過20億元,補貼困難群眾8000余萬人次,保障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受大的影響。
四川群眾:價格上漲了嘛,還在接受范圍之內。豬肉的話現在就少吃,多吃其他的肉也是一樣的,也沒有很大影響。
湖北群眾:我感覺政策下來需要一段時間,目前估計不會有太大變化,希望看到豬肉價格能穩定下來。